顯示具有 freeb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freebsd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

FreeBSD 10 與先前版本主要差異



FreeBSD 10 與先前版本主要差異
  • clang 取代 GCC 成為預設編譯器
  • Unbound 已被導取代 base 系統作為本機 DNS 解析服務。
  • BIND 已從 base 系統移除,改用Unbound取代。
  • 使用來自 NetBSD 專案的 bmake 替換了 make
  • pkg 成預設的套件管理工具。
  • pkgaddpkgdelete 及其相關工具已被移除
  • 對虛擬化進行了主要增強,內建支援BIS(Built in – BIS are included as part of this FreeBSD 98的版本需自行額外加裝BIS Linux 則稱為LIS)
  • 針對 SSD TRIM 支援已被加入到 ZFS
  • 效能更高的LZ4 壓縮演算法已被加入到 ZFS

Hyper-v對FreeBSD的支援
 
FreeBSD virtual machines on Hyper-V


CentOS and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virtual machines on Hyper-V

https://technet.microsoft.com/zh-tw/library/dn531026.aspx

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

FreeBSD 更換IPv6設定及透過ifconfig移除舊有IPv6位址

在FreeBSD上更改IPv6 IP,在不重新啟動系統的狀態下,會產生更改IPv6設定後,舊有的IPv6位址還留在系統上

例如:

原本IPv6 為::6 要改為::4

做法
1.修改/etc/rc.conf設定
2.透過# /etc/netstart restart 重新載入IP設定(不重開機的做法)
3.執行下列指令會看到舊的IPv6位址 ::6
#ifconfig | grep inet6

        inet6 fe80::226:55ff:fe7d:20b4%bce0 prefixlen 64 scopeid 0x1
        inet6 2001:288:7288:1::6 prefixlen 64
        inet6 2001:288:7288:1::4 prefixlen 64
 4.透過 下列指令刪除舊有的IPv6位址
  #ifconfig bce0 inet6 2001:288:7288:1::6/64 delete

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

Freebsd區域設定LC



 認識FreeBSD的區域設定LC

locale 是一組 C 程式語言處理自然語言(文字)的程式介面, 也可以簡單的說,locale 就是一組地區性語言的資訊。 由國家語言和各地習俗影響所決定的慣例,或代表一個地理區域的定義所組成, 這些慣例包含文字、日期、數字、貨幣格式和排序等等。這代表著 locale 可讓程式的輸出可以直接反應地方區域性的文化。C 語言的 locale 定義,分為下列各大類:
  • LC_ALL 指定所有的 Locale
  • LC_CTYPE 字元定義 (包含字元分類與轉換規則)
  • LANG 語言顯示
  • LC_MESSAGES 訊息顯示
  • LC_TIME 時間格式
  • LC_NUMERIC 數字格式
  • LC_MONETARY 貨幣格式
  • LC_COLLATE 字母順序與特殊字元比較

設定方式有2種:

方式1: 直接在文字模式下,輸入以下指令

setenv LC_ALL zh_TW.UTF-8  ##設定所有區域為zh_TW.UTF8


 方式2: 編輯CShell全域環境設定

vi /etc/csh.cshrc

setenv CLICOLOR
方式3: 編輯個人員錄下的.cshrc檔案



ex:
當輸入 date時,螢幕顯示的時間是以英文方式呈現
# date
Fri Dec 14 20:52:05 UTC 2012
此時輸入 setenv LC_TIME zh_TW.UTF-8後,螢幕呈現的時間會變中文
# date
2012年12月14日 周五 20時53分31秒 UTC

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

FreeBSD中讓apache不顯示版本

修改 /usr/local/etc/apache22/extra/httpd-default.conf
本來
ServerTokens Full
ServerSignature On
改為
ServerTokens Prod
ServerSignature Off


測試
測試方式  telnet 192.168.1.1 80
輸入 HEAD / HTTP/1.0

HTTP/1.1 200 OK
Date: Thu, 26 Jul 2033 03:58:45 GMT
Server: Apache/2.2.22 (FreeBSD) mod_ssl/2.2.22 OpenSSL/1.0.1a DAV/2
Last-Modified: Fri, 18 Jul 2003 06:52:30 GMT
ETag: "621cea-182-3c2b5d5162780"
Accept-Ranges: bytes
Content-Length: 386
Connection: close
Content-Type: text/html

隱藏版本後
HTTP/1.1 200 OK
Date: Thu, 26 Jul 2033 04:20:26 GMT
Server: Apache
Last-Modified: Fri, 18 Jul 2003 06:52:30 GMT
ETag: "621cea-182-3c2b5d5162780"
Accept-Ranges: bytes
Content-Length: 386
Connection: close
Content-Type: text/html

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Freebsd 使用portsnap 更新ports Tree

使用portsnap更新ports Tree

若是第一次更新ports Tree
# portsnap fetch extract
# portsnap update
更新ports Tree
# portsnap fetch update

查看ports Tree更新狀況
# less /usr/ports/UPDATING

內容中可看到最新近的更新資訊

20120716:
  AFFECTS: users of www/lighttpd
  AUTHOR: mm@FreeBSD.org

  The following port options have been reorganized:
  The OPENLDAP option has been renamed to LDAP.
  The MAGNET and CML options have been withdrawn in favor of new LUA option.